讲好中国故事需培养大批高端中青年翻译人才
7月29日,中国翻译研究院成立仪式暨“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与中译外人才培养”高峰论坛在京举行。全国侨联副主席、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唐闻生在会上指出,我国中译外高端人才不足千人,要对外讲好“中国故事”,目前亟需培养大批高端中青年翻译人才。
唐闻生说,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成立,其重任不言自明。我国高端翻译人才的聚集、培养和提高,以及如何让有限的资源,通过合理的组合,发挥更大的作用,无疑是题中应有之意。
唐闻生指出,现在,随着我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、国内外语教育的普及和国外汉语教育的推广,从事翻译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数量大大增加,但与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需要相比,翻译质量,即用能打动外国人的方式介绍中国的能力,还很不够,大批高端中青年人才还有待培养。
我国中译外高端人才或许不足千人
目前国内的中译外人才队伍到底有多大,其中有多少高端人才?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,截止2014年上半年,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(水平)考试(以初、中级为主)的人数仅3.6万人。据中国译协估计,能够承担审定稿任务的各语种高端人才全国恐怕不足万人,其中中译外高端人才或许不足千人。
据调查,造成中译外人才巨大缺口的主要原因是:1)高级翻译人才,尤其是中译外人才的培养难度大;2)翻译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报酬低,难以吸引优秀人才;3)社会对翻译特别是中译外的作用不了解也不重视;4)其他,如:学生语言基本功太差等。
唐闻生表示,从事中译外的高端翻译人才,显然必须具有相当的外文功底。但显然这远远不够,因为他们实际上从事的,不只是文字的沟通,而是文化的沟通。因此,他们必须“知己知彼”,即比较深入地懂得我方在说什么,想表达什么,为什么这样说,也懂得外方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,怎么讲他们才能理解我们在说什么。这绝不是字对字的转换,而是一种再创作,要求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中外文功底,而且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。
针对目前高端人才不足的状况,唐闻生认为可以考虑用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传统,在重点课题上先下功夫。即选择需要重点“走出去”的题目,聚集懂外文的中国译者、懂中文的外国译者以及懂得中文稿内容(最好是作者本人)的人员,共同切磋译出。当按中文原文翻译出来,外国人不易懂、甚至可能产生误解时,可以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后改换一种表达方法。
“当然,为此需要做相应的组织工作,需要建立汇集不同语言、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端中译外人才库;也需要为翻译人才增长知识,扩大视野,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。” 唐闻生说,比如:在翻译某篇重要文章时,请熟悉有关背景和文章含义的人员,向翻译人员做讲解,并在翻译的过程中提供咨询。
唐闻生进一步指出,人才库中,还宜包括一定数量、擅长不同专业的外国译者。他们以外国人的视角,更能体会读者的感受,更容易找到切合自己母语习惯的表达方式。他们的弱点,可能会是不够熟悉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,因此也需要中国同行,特别是懂得所译内容的中国朋友的帮助。